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影视解说】(《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努力却无力的现实下,我们该何去何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经典台词,太疯狂了,

原标题:《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努力却无力的现实下,我们该何去何从《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是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的2019年上映的新现实主义影片,依旧聚焦于社会底层,尖锐直白的揭露了英国劳工制度下的矛盾,以及社会底层群体在现实困境下的挣扎,影片内容真实且沉重,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与热议;IMDb上评分7.7分,豆瓣上评分8.4分。

影片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个普通的英国家庭,遭遇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失去贷款买房的机会,只得常年租房,送货司机爸爸和护工妈妈只能找一些零工或者午夜倒班的工作勉强度日,他们为满足买房的愿望不断地努力,但高强度的工作导致他们无暇顾及生活,子女教育缺失,而他们的人生也渐渐失去了平衡,整个家庭挣扎在崩溃的边缘。

电影情节很简单,没有起承转合的剧情设计,但却通过一帧一帧的画面牵动着观众们的心,好似这部类似纪录片的电影是在和我们慢慢叙说身边人的事,不狗血,不激奋,但却如此触动人心,让我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并会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没有主动或者被动的错过些什么。

本文图片来源自网络

01 导演用平实的镜头诠释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折射出现实主义的内核英国著名导演肯·洛奇被电影史学家格雷戈尔称为“最重要的新现实主义导演”,因为他出生于工人家庭,对工人阶级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说: “我们要拭掉窗上的薄雾,看到那里的真实人的生活。

”所以他一生都在用镜头为社会底层群体呐喊,并因此形成其电影一贯的主题《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这部影片讲述的就是英国“零工经济”下徘徊在贫困线边缘的一个普通家庭,夫妻二人靠着做零工而过活,但现实的压力却令他们喘不过气来,工作与生活的失衡加剧了家庭矛盾产生的剧情,虽然是电影,但呈现的是英国底层挣扎的工人阶级及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个体困境现状。

正如沙瓦堤尼所言:拍电影不是“挖掘故事”,而是尽力去了解挖掘某些社会现实潜在的意义 此前英国脱欧持久战中,英国的低薪工作大量增加,社会福利削减,通货膨胀等问题,使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家庭依靠信用卡和高利贷维持生活,。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就生动的反映了社会现实问题,用真实的人物角色、故事题材,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残酷与人的韧性,以及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影片中瑞奇因为次贷危机失业后,在中介诱导下按揭买了一辆货车,做起了所谓的“自己是老板”的货运快递生意,本以为生活就此好了起来,但却因此深陷令人窒息的泥沼之中,因为资金问题,妻子艾比卖掉家里的二手车,之后每日坐公交车往返于多个客户家,疲惫不堪;因为忙碌,父母与青春期的儿子塞布关系紧张,塞布停学、惹是生非;小女儿虽然很懂事,但精神压力大失眠,好像所有事情都积攒到了一起,形成了多重困境。

展开全文看着故事线的发展,身为观众的我以为会出现新的转机,生活会因为个人的努力而变好,但并没有,这不是导演故意调动观众的情绪,而是真实而又残酷不留奢想打破我们的幻想,呈现最本真的底层群体生存的现状看着剧中主人公的遭遇我们不禁在想,这么努力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这令人压抑的状态不仅仅是剧中这一家人的困境,而是当时整个英国底层劳动者、乃至是现在的我们所遭遇的问题。

导演肯·洛奇的一贯拍摄标准是素人出境,真实表现,,本片依旧如此执行了这两点,主人公全部都是非职业演员,非职业的演员的本能表演和现实生活题材的真实性,更突出了英国的现实问题,激发了人们对也当下现代经济制度的质疑和思考。

因为这样的表现方式,像透过镜头好像折射的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让我们更加感受到这些人儿不是光鲜亮丽的演员,而像我们现实生活中现实的普通人,好像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那些事情,令人困恼崩溃,但也有美好的时刻,不是理想主义的happy ending。

一部好的电影并非只是带来画面的享受,更应该去传递些什么,表达些什么,我想肯·洛奇有做到,而且做的很好。

02 影片名的现实主义的多重隐喻,朴实的话语传递出“错过你”的三层意义不论是剧名,还是影片中,这句“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出现了很多次,但它不仅仅是我们的字面上的理解,更是导演对于多重事物的表达与呐喊第一层意义,即是对于快递没有及时送达的歉意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是英国快递员留给客户的未送达通知单上的一句话,在英国,如果收件人如果不在家,快递员会把写有这句话的卡片留在信箱或贴在门上影片中的男主人公瑞奇本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建筑工人,却因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失去工作,还无法继续贷款买房子,需要带着全家人到处搬家和找零工做,好不容易找到份看到希望的“自己当老板的”快递工作,但没有送货的卡车,和妻子商量卖掉她代步的车买了货车,本以为生活就要好起来了,结果因为线路不熟悉或者其他原因会发生送晚、送错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给顾客留下这样的卡片。

第二层意义,即是成人为生活奔波,导致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缺位父亲和母亲为了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而进行着超负荷的工作,几乎没有时间陪孩子,但是在这样的“零工经济”的社会现状下,不仅仅没有获得相对应的回报,反而被压榨的失去了生活,陷入了越辛勤越无力的困局之中。

在影片中的两个孩子就像“留守儿童”,儿子塞巴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失去了对读书兴趣,总是和其他同学一起逃学,面对父母的劝说和苦心视若无睹;女儿丽萨和儿子则是完全相反,小小年纪的她知道体谅父母的不容易,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陪着爸爸在周末送快递,努力调和爸爸和哥哥紧张的关系,但因为她的乖巧敏感,有很大的精神压力,并长期失眠。

塞巴更是因为父母不成功的原因,对于未来失去了追寻和努力的意义,在母亲和他讲道理告诉他好好学习考大学时,他表示那样有什么意义,还是会找一份没有价值的工作,陷入忙碌的鸡毛生活里喘不开气,即便被停学,他也宁愿卖掉昂贵的外套换几瓶喷漆,在城市的角落里涂鸦诉说不公。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是孩子对于整个世界认知的来源 孩子叛逆,因为看到父母一眼望到底的无望生活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任何期待和规划的劲头,孩子敏感不安,这无疑是父母给他们的影响,是父母的责任的缺失,但作为观众的我们无法去指责这对努力为孩子为整个家庭拼命的父母,尽管他们并没有做好。

"对不起,我们错过了你"也有一层对家庭成员,对孩子的愧疚之意,不得已为了工作生活而有的忽视和牺牲,这不仅是瑞奇一家乃至现实中家庭都无法改变的困境在现实社会中,和瑞奇一家这样为了生存不断挣扎的“底层”很多,他们都是为了生计而不断咬牙坚持,很多偏远山区的成家男人和女人他们背井离乡,将孩子放在偏远的老家,希望用自己双手为孩子创下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很残酷,这样从“穷山僻壤”出来的人,基本都是从事苦累的活计,一年到头来累的要死要活省吃俭用还存不了多少钱,因为他们的出身造成他们只能有这样的收入和现状,而他们的孩子—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陪伴和良好的教育,很少能走出大山。

如果问如何改变,我也回答不上来,正如影片最后的画面,困局无解仍向前就是宿命吧。

第三层意义,即是整个社会对于底层群体生存困境的无视我们的认知是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但对于底层的群体来说,生活并没有那么容易,男主人瑞奇可以说是勤奋的代表,他因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而失业后,接下的十年中非常努力的做过很多脏活累活,后来快递的工作更是一周工作6天,一天14小时,连上个厕所都没时间。

妻子艾比也是如此,每天工作辛苦繁琐,薪资微薄,还因为贷款买快递货车卖掉了她的代步车,只能在劳累的工作之中坐公交车往返于各个客户之间,长时间的奔波,令她身心俱疲,陷入崩溃的边缘在这英格兰东北部的港口城市纽卡斯尔,越努力越幸运的故事并没有上演,而是偏离了我们的设想,瑞奇被小混混抢劫,不仅自己出医药费还要赔偿高价的货品和公司设备钱,在这“充满希望”的环境下没有看见像瑞奇这样人的伤口和窘境。

这就是“新自由主义”现实互联网的“零工经济”现实下千千万万“自己当老板”的现状,表面上人们自我选择,可以有比雇佣工作模式更加自由,可以更加灵活低分配的时间和资源,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实现更多的价值,这种看似个体有了更多的“自由”和能力的发展,更有了自己承包自己当老板的感觉,实则光鲜亮丽的外衣下是更残酷更不易察觉的剥削,劳动法的空缺,自己承担一切风险,缺乏基本的劳工权益,即我们常说的“五险一金”之类,没有最基础的保障,收入和未来也是摇摇欲坠的不稳定。

这样的不稳定还是工作与生活界限的模糊和失衡,这是底层群体无法排解的难题不得不承认,这是没办法的现实,作为“零工”就是没有相应的保护和保障,这是自愿选择,也是被迫接受,赤裸裸的现实呈现在我们眼前——底层和边缘人的酸甜苦辣和无奈挣扎被整个社会而漠视忽略。

肯·洛奇的镜头就是将那些被大众所看不见的人群放大,放到大家的面前,替那些没有权利、也没有力气呼喊的人们发出对于生活的呐喊与追问。

03 “他”的生活背后就是无数的我,透过影片窥见社会群体相生活的困境之中,更要注重孩子的教育,关注他们的成长影片中大儿子塞巴因为看见父母深陷生活的困境中便对生活失去了期待,所以开始不好好的对待学业,逃学打架什么事情都做,甚至卖掉自己昂贵的夹克买颜料去街边涂鸦,借此发泄对于生活的不忿和对于未来的困惑。

当母亲劝他要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的时候,他表示即使将来上一个好的大学,找一份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看见父亲特别努力的生活,但并没有改变生活,反而是越努力越无力,因此对于这样的生活产生了质疑。

虽然瑞奇一家经济状况不好,但能看出来他们夫妻两人还是很是重视孩子教育的,对于这样的家庭来说是很难得也是很对的观念虽然说让不想上学的大儿子去学手艺也没有问题,还可以减轻夫妻夫妻两个人暂时的压力,提供一份微薄的收入来源,但是从长期来看,这样的模式将会一直持续,他们以及他们的后代将会一直延续这样的生活状态;。

只有教育才有可能改变这条无边无尽的下沉人生轨道线,当然也要承认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靠教育改变命运,但这是唯一出路和办法,也是相对底层人群投入最少,最大可能撬动的杠杆就像在中国有很多偏远的山区,孩子们要想走出这困住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圈、见识圈的大山,只有靠教育,因为就算靠外出打工,最终也还是要回归到这里,他们多数靠劳动力赚钱,而那双手依然很难实现阶层或是生活的提升;穷困山区的教育资源肯定也会差很多,孩子们的学业也会因为城乡的二元对立变得很难,但只有这样才是让孩子挣脱现状、底层人群改变命运的唯一方法。

正如《半碗村传奇》里的书立,他本因为家庭原因准备辍学下田了,但徐老师的赏识和帮助使他继续了求学之路,并成功的走出的大山,成为继古时状元唯一个考出大山的孩子,还以中国参赛者的身份站上了世界领奖台这是由真实故事改编,这个主人公不是一个人,是如清华学子魏祥等等,都是通过教育改变了原先的生活轨道,开始了新的生活起点。

如果 基础条件很差的家庭再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那他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百分百都会世世代代的继续身处深渊,永无出头之日;但不能否认的是,越是穷困的家庭对于教育越是不重视,或是说没有精力去重视,毕竟或者活着就已经很累了。

生活很现实也很残忍,路长且阻,希望所有父母都能重视孩子的教育,所有孩子都有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的机会。

生活没有那么多反转,但仍要继续看着剧中的一家人深陷沼泽,但没有气馁的继续奋斗的样子,心中感慨万千,私以为这样越努力越无力的生活肯定不会维持多久,再绝望的处境只要我们有心去改变,就一定会慢慢好起来,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慢慢开始感受到剧中人的绝望了,这样生活有时并不是凭着所谓的努力和期盼就能改变的。

到了影片的最后,导演也没有如其他影片般给出一个happy ending,哪怕是感觉看到希望的开放结局,而是真实残酷的呈现真实状况——被混混抢劫打成重伤的瑞奇,一只眼睛都肿到看不见,因为承担不起昂贵的罚款和高价赔偿金,只能只身去上班,哪怕脸上血肉模糊,因为他别无选择。

影片最后就定格在不听劝阻的瑞奇独自开着货车去上班,妻子女儿儿子在原地痛哭,瑞奇一如往常的驾车,但隐忍到家人看不到的时候,放声大哭最后一幕让人压抑喘不过气,让我抱有结局会柳暗花明结局的期待彻底破灭,后来我也开始明白的这样的设定和剧情安排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没有那么我们预想中的反转和逆袭,成年人的世界更多是血淋淋的真相。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历经波折都迎来一个大圆满结局,但我们依旧要继续前行,就算看不到未来的期翼也要咬牙坚持因为只有继续才能有翻盘的机会,这是对生活的妥协,同样也是对于生活的抗争,生活不如意很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被这样的生活所打倒,并从此丧气了积极改变的勇气,这是才是无穷无尽的困境的开始。

作家余华笔下有很多这样的底层艰难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好像都背负着人生的重负前行,每一处总有每一处坎坷和崩溃,每每读着这样的文字,都觉得书中人物的生活好灰暗,无法继续下去,但这样的他们偏偏在无尽的生活中有无穷的生命劲头,虽然没有被命运眷顾过,一直被捶打,但他们依旧生生不息,我透过纸张感受到了一股悲凉而又蓬勃的生命之力。

正如《活着》中的富贵,本是大户人家的少年,吃穿不愁不知人间烦事,但经历一系列变故,家破人亡,无力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这样多次的重创打击之下依然顽强的活着;年纪小时不解富贵这样的选择,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自己强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或许另一种选择会更轻松?但富贵依然如荒原上的一匹孤狼,虽年岁已大,但生息不止,现在我看来,这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吧。

生活很糟糕,也多不会像戏本一样激荡人心的大反转,但我们仍要继续。

04 写在最后写到这里,我想起了罗曼·罗兰曾在《米开朗琪罗》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生活真相是残酷的,但我们依旧一路向前,颇有几分英雄的样子,可以说是别无他法,也可以说这是最好的战略。

曾在知乎看过有人对于“英雄主义”的解读,我想放在这里很符合我当下的心境: “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 “放弃了?” “没有” 愿我们能在生活的沼泽深渊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和力量,继续坚持生活,努力的做一个真正的英雄。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

Copyright © 2024 2024最新免费追剧网-高清电影_最新电视剧_综艺节目_影视大全在线-火凤影视网(www.xajcjs.com)

顶部